形成批量能力
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后,整車分別形成批量生產能力,其中轎車建成中國批量最大生產基地,為上汽騰飛創造有利條件。
1964年,鳳凰牌轎車改名為上海牌轎車,至1975年形成5000輛年生產能力。上海成為中國批量最大的轎車生產基地之一。
六、七十年代,交通牌4噸載重汽車、15噸傾卸式重型汽車、32噸礦用自卸汽車、58—Ⅰ型三輪汽車、2噸載重汽車、大客車等相繼投入批量生產。
1960年起,上海幸福250摩托車逐步形成系列化,成為主導產品。
1957年,上??蛙噺S試制成功第一輛公共汽車。2000年,上汽與瑞典沃爾沃汽車合資成立上海申沃客車有限公司,生產申沃城市客車。
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,上海先后試制成功并批量投產工農—7型手扶拖拉機、豐收—35型拖拉機、豐收—45型輪式拖拉機。
1973年6月26日,鄧小平同志陪同馬里國家元首訪問上海拖拉機廠,觀摩拖拉機現場操作演示。
上海拖拉機廠(現組建為上海拖拉機內燃機公司)生產的上?!?0型拖拉機長期領先國內市場,多次大批量出口。
2002年,上汽與意大利紐荷蘭公司合資成立上海紐荷蘭拖拉機公司。